去年底,住处附近的某商场开业,物业方来自台湾,而商场上下几层的空间之中,餐厅占了多数,服装店少之又少。在地下一层的角落里,有一家台湾牛肉面店名叫“段纯贞”。

按照餐厅的册子所说,段纯贞是一位1948年去了台湾的女士,因为思念家乡而做出了风味浓郁的牛肉面。年初去过一次之后,后来的这些月,我大概算是这家店的常客。

无论我什么时候去,工作日或是周末,中午或是晚上,“段纯贞”永远门可罗雀。这可能与它的定价有关,一碗牛肉面要50元上下,紧邻的“丸龟制面”出售的乌冬面要便宜得多。

我常去这家店,恰恰是因为它比较冷清。其他的许多店,大多嘈杂,更有甚者一座难求。

我常去这家店,另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任何连锁,仅此一家。这在这家商场里显得格格不入,像隔壁的“丸龟制面”,在上海应该已经开了几十家了。

最后一次吃“段纯贞”大约是一两周前,我从网上叫的外卖。坦白地说,这家店的牛肉我总觉得有股腥味,倒是牛腩或是牛筋还可以接受,不过我对食物没有过高的要求,段纯贞的牛腩面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,难能可贵的一点是,它提供宽面,而不知为何,我总觉得有宽面的台式牛肉面更好吃,就像苏式面一定要吃细面一样。

前几天又试图在网上下单,得到提示“店家休息中,暂停接单。”今天路过想去尝尝,却发现整家店面已经被包了起来,上面写着“即将开业,敬请期待。”

看来段纯贞还是撑不下去了。就餐时,我就猜测这家店坚持不了太久,因为每次点单我都会注意一下自己收据上的单号,如果这个单号每天是从零开始顺序排列的话,它一点应该不会有多少桌客人。虽然担忧,但除了偶尔一个人来吃面,我也没有太多的选择。

餐厅的一角,经常坐着一个面对着笔记本电脑的年轻人,应该是店长。这让我想起以前在襄阳路上有一家名叫“武当功夫”的台湾牛肉面馆,空间非常小,大约能坐五六个人的样子,有一次我在里面吃面,听到一个年轻人向他的朋友们介绍“这是我的店”。

无论“段纯贞”还是“武当功夫”,似乎都没能坚持多久。在寸土寸金的地段做餐饮,不是件容易的事,除非你的财力非常雄厚,像星巴克或是麦当劳,可以在拿下黄金地段店面的同时,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。只不过那样一来,人们吃到的完全是千篇一律的东西。

在台南的时候,我曾经路过一家名叫“大林”的牛肉面馆,老板热切地同我攀谈,他告诉我,有人邀请他到大陆去开店,只要用他的品牌即可,被他拒绝了。

这样的拒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如果邀请他的不是拥有巨额资金的财团,而只是零星地开一两家小店的话,恐怕也难免和段纯贞一样的命运吧。而相比开上许多连锁牛肉面店,巨额的资金有的是诸如炒房炒股之类获取更高回报的投资方式。何况,假如真的开了遍地的连锁店,经过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摧残,恐怕它所提供再也不是当初在街角创业时的那种独特味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