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别多线程工作宣言
在影院看电影的同时使用手机,手机所发出的亮光难免影响到其他观众,更别提在影院里打电话了,因而使用手机的行为在大多数的影院里得不到提倡。
不过也有例外,比如整场影院只有一个观众,自然这个观众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影响到他人。又或者,这位观众在自己家里看电影。
在家看电影的时候,我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,想看看又有什么新闻,别人给我发了什么消息,甚至,还想借机在网上商店买买东西。既然能够见缝插针地节约时间,何乐不为呢?
这是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的典型例证,确实,看电影的时候不耽误我在网上买东西,但事实证明,这样看电影的效果并不好。一个极佳的例子是,有一部电影,我明明看过,但因为在观看的时候做了太多其他的事,导致整个观影体验支离破碎。在重新观看的时候,我明确地知道自己看过,但对于它的剧情和画面却知之甚少。
这并不是那种“重看一部十年前看过的电影”的感觉,其实这电影我几天前才刚刚看过,却只落得个极其模糊的印象。也就是说,虽然我看似聪明地利用看电影的时间完成了线上购物,但看电影的时间却白白地浪费了。只是在线购物显然花不了一部电影的时间,即使把那期间干的别的事,诸如浏览新闻和回复信息等加在一起,也花不了一部电影的时间。为什么做这些事(或任何事)需要用一部电影的画面和声音做背景呢?
完全没必要。这些年来,我自作聪明地以为自己可以多线程工作(Multi-tasking),实际上却弄巧成拙。
我知道,许多人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,比如达芬奇或是皇后乐队的布莱恩·梅,从人生的角度来看,这些人简直是多线程工作的大师,布莱恩·既是皇后乐队的吉他手也是天体物理学家梅。不过,他们真的是在多线程工作吗?显然不是,布莱恩·梅先是天体物理学生,后来成为乐手,再后来取得天体物理博士是皇后乐队巅峰期过了之后的事。不管是谁,恐怕也无法身为世界顶级乐队乐手的当红时期取得博士学位。
何况,我不是达芬奇或是布莱恩·梅,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之一,我哪怕全力以赴地单线程工作恐怕都难以取得,所以,我还有什么理由进行多线程工作呢?
而且,多线程工作可能本身就是一个谎言。即使多线程工作真的可行,比如我在没有错过任何剧情的情况下完成了在线购物,节约的时间又用来做什么呢?由于一直保持着多线程的思维,连在看电影时都要充分利用时间在线下个单,省下来的时间永远也无法安宁。
现代人最经常的抱怨是“没有时间”。我真的那么缺时间吗?缺到需要在看电影时在线下单?
锻炼身体也是一样。我总觉得单纯的锻炼身体是在浪费时间,所以在锻炼之前总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,为了不虚此行,在锻炼的时候不忘听播客或是音乐。结果是什么呢?如果哪一次出门锻炼发现耳机没电,那我会大失所望,总觉得这次锻炼物无所值,整个过程心神不宁。
然而,我的出发点是锻炼而不是听东西啊。
这种自作聪明的心态,在很长时间影响了我,甚至可以说塑造了我,把我塑造成了一个想尽办法提高效率、节约时间,却又不知道拿节约的时间做什么的人。
甚至,这样做也没节约时间。许多事情的完成,比如成为皇后乐队吉他手或是天体物理学家这种事,需要的是专注而非高效。尽管有人能同时完成这两件事,但他是靠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而完成的。
所以,以后的我会更加专注,这可能不容易,就像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仍然拿起手机看了看,但我相信,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。因为无法同时做其他事而不去做某件事,算不上舍本逐末,但一定是“因末弃本”。